城百步一突门,突门各为窑灶,窦入门四五尺,为其门上瓦屋,毋令水潦能入门中。吏主塞突门,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维置突门内,使度门广狭,令之入门中四五尺。置窑灶,门旁为橐,充灶伏柴艾,寇即入,下轮而塞之,鼓橐而熏之。
墨子 · 第六十一章 · 备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城墙内每百步设置一个“突门”,各个“突门”内都砌有一个瓦窑形的灶。灶砌在门内四五尺处。突门上装盖瓦可让雨水流入门内,安排一军吏掌管堵塞突门,方法是:用木头捆住两个车轮,用木头捆好,上面涂上泥巴,用绳索将其悬挂在突门内,根据门的宽窄,使车轮挂在门中四五尺处。设置窑灶,门旁再安装上皮风箱,灶中堆满柴禾艾叶。敌人攻进来时,就放下车轮堵塞住,点燃灶里的柴火,鼓动风箱,烟薰火烤来犯之敌。
介绍
《墨子·第六十一章 · 备突》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篇章之一。在古代,城池的防御是军事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墨子作为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这部作品详细探讨了如何有效防备敌人从城墙的“突门”进行攻击。
墨子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理论的阐述,还包含了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术。如文中所述,“突门”顶部覆盖瓦片以防水潦进入,吏主塞突门时,使用了特定的设施和工具——用车两轮,木束之,涂其上,并置于突门内。这样的措施旨在确保即便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能保持城门的坚固与安全。
墨子的这些防御方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讨论,而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指导原则。通过具体描述如何设置和使用这些防御工具,墨子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尤其在古代战争中,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已经被多次证明。例如,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类似的做法也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状况时,这些古老的智慧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墨子·第六十一章 · 备突》不仅是一篇关于城池防御的技术手册,更是一份传承了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反映了墨子对于战争策略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古代中国在应对各种挑战时的应变能力。通过对这一经典文献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城市管理智慧,从而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这些古老而有效的策略,实现更加坚韧和安全的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