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古文尚书 · 虞夏书 · 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夏书 · 五子之歌》并非一部文学作品的标题,而是古代文献的一部分,与“三礼”一起被归类为儒家经典。这部作品是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由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全书共二十五篇。

《伪古文尚书》作为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其内容主要涉及古代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的政令。与《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同时出现,现存版本中包括《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即《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在《伪古文尚书》中,有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献,即《五子之歌》。这组诗歌反映了五位兄弟因王位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纷争,以及他们的最终和解。这些内容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家族、政治和社会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伪古文尚书 · 虞夏书 · 五子之歌》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关系和政治理念。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