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葛南山下,葛蔂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绝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衿。
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若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愁愁安可任。
种葛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种葛篇’是一首出自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之手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变迁、恩义消逝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曹植(179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的儿子。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下《曹子建集》为后世传颂。
诗歌原文: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种葛南山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而“葛藟自成阴”则展现了藤蔓生长的自然景观,暗喻了恩情的延续。诗人通过“初婚”、“结发”、“欢爱”、“宿昔”、“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等词汇,抒发了对新婚时深厚恩爱的怀念以及对情感变迁的无奈。末尾的“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更是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内心的孤独。
“种葛篇”不仅是曹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三国时期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不仅展示了曹植深邃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情感和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