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葛逾前坂,生蒲满上津。
日高悬马的,波细蹙鱼鳞。
啼鵙生名赵,栖乌家姓秦。
青溪逢小妺,不是秣陵人。
种葛篇
种葛逾前坂,生蒲满上津。日高悬马的,波细蹙鱼鳞。啼鵙生名赵,栖乌家姓秦。青溪逢小妺,不是秣陵人。
注释:
种葛篇:这是一首描写种葛的诗歌,种葛即种植葛藤。
逾:越过。
前坂:山间平坦的地方。
生蒲:生长着蒲草。
上津:指河流的上游。
日高:太阳升得很高。
马:这里指马鞭。的:挂在马鞍上的玉饰,代指马。
波:水波。
细:细小、细微。
蹙:皱起、聚拢。
鱼鳞:形容水波的样子。
啼鵙:一种鸟,叫声像杜鹃。
生名赵:指这种鸟叫的声音就像叫“赵”。
栖乌:栖息在树上的鸟。
家姓秦:鸟儿栖息在树上,好像它们的家族有姓秦的一样。
青溪:一条清澈的小溪。
逢:遇到。
小妺(mèi):年轻貌美的女子。
赏析:
这首诗是《全唐诗》中收录的第219首作品。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诗人在葛藤覆盖的山间小道上行走,眼前是郁郁葱葱的草地和清澈的小溪。随着太阳升高,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宛如鱼儿在水中嬉戏。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群鸟儿在枝头上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这美好的自然景致而庆祝。
诗的最后一句却突然转变了气氛。诗人用了一种比喻的手法,将鸟儿比作有姓氏的家族成员,暗示它们并不是真正的鸟儿,而是某种与人类相似的生物所化。这种巧妙的构思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又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独特见解。它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和维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