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馆醉春风,相逢明下童。
灯前惊越艳,花底见秦宫。
湿葛裁衣白,含桃渍齿红。
越人歌未了,愁杀杜陵东。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调执随(注释:指跟随某种特定的音乐或风格。)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某个特定风格音乐的追随,表现出对这一风格的热爱和专注。
- 高馆醉春风(注释:在高楼之上,醉酒享受春风带来的舒适。)
- “高馆”指的是高处的建筑,如亭台楼阁,“醉春风”则形容在春风中沉醉不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陶醉于自然之美的境界。
- 相逢明下童(注释:在明亮的月光下相遇,这里的“童”可能是指年轻的女子或者小孩。)
- 描述了在一个明亮、宁静的夜晚,与一个年轻女子或小孩偶然相遇的情景。
- 灯前惊越艳(注释:在灯光照耀下看到异国的鲜艳花朵。)
- “越艳”指的是异国的花朵,因其颜色鲜亮而令人惊讶。这里用“惊”字表现了诗人对异国风情的新奇感和惊艳之情。
- 花底见秦宫(注释:在花瓣之下看到昔日的秦朝宫廷遗址。)
- “花底”比喻花瓣之下,“秦宫”则是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帝时期都城的提及,两者结合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变迁。
- 湿葛裁衣白(注释:用湿透的葛布裁剪衣物,白色的葛布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洁白。)
- “湿葛”指的是经过洗涤后变得柔软而湿润的葛布,“裁衣”则暗示了制作衣物的过程。“白”强调了葛布的纯净和质感。
- 含桃渍齿红(注释:用桃子汁染牙齿,使得原本的牙齿呈现出红色。)
- “含桃”即吃桃,桃子富含天然的色素,可以染红牙齿,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利用。
- 越人歌未了,愁杀杜陵东(注释:越地的歌还未唱完,却已使杜陵之人感到悲伤。)
- 这句话以一个反问结尾,表达了对越地歌声的不舍,同时隐含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愁杀杜陵东”中的“愁”字,不仅表达了对越地歌声的留恋,还透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深情的怀念。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