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五十八)

昔余游大梁,登于黄华颠。
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
幽荒邈悠悠,凄怆怀所怜。
所怜者谁子,明察应自然。
奸宠沈冀州,妖女不得眠。
肆变陵世俗,岂云永厥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怀八十二首(其五十八)》是魏晋时期文学家阮籍的组诗之一,反映了诗人在黑暗政治环境中的痛苦与愤懑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昔余游大梁,登于黄华颠。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
    幽荒邈悠悠,悽怆怀所怜。所怜者谁子,明察应自然。
    奸宠沈冀州,妖女不得眠。肆变陵世俗,岂云永厥年!

  2. 诗歌鉴赏

  • 历史联想与现实批判:阮籍通过回忆往昔游历大梁时登高望远的情景,引出对历史人物共工的联想。这种写法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色彩,同时也隐喻了当时社会权力与道德之间的扭曲关系。
  • 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幽荒邈悠悠,悽怆怀所怜”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而荒芜世界的哀怜之情;而“所怜者谁子,明察应自然”则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自然法则的追求。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思想画卷,展示了阮籍深邃的思想世界。
  • 艺术手法与审美风格:《咏怀八十二首(其五十八)》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对比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远的思考深度,展现了阮籍作为一代文豪的独特审美追求。
  1. 主题思想
  • 对权力的批判:诗中通过共工、冀州的描写,暗示了对当时社会不公与腐败的深刻批判。
  • 对人性的反思:通过对妖女的描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堕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五十八)》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与历史内涵的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阮籍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