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 · 论脏腑 · 三十七难

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
然:五脏者,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
邪在五腑,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
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凑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难经》是古代中国医学典籍,是一部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著作,在中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难经·论脏腑·三十七难》主要讨论了心脏和肺部的功能、生理以及病理变化。该篇通过一系列的问答形式,深入探讨了心与肺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了心脏作为“血之主”的角色,并详细描述了其功能如何影响血液循环和全身气血运行。

此外,《难经》还涉及对脏腑之间联系的论述,如心与肾的关系、心气与血液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讨论,古代医家试图阐明心脏和肺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并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难经·论脏腑·三十七难》是一部深入探讨心脏、肺部及其功能的中医经典文献,对于理解人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