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二首 其二

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
阳鸟收和响,寒蝉无馀音。
白露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先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顾望无所见,唯睹松柏阴。
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
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
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丘陇日已远,缠绵弥思深。
忧来令发白,谁云愁可任。
徘徊向长风,泪下沾衣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哀诗二首 其二”是张载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从文学角度赏析这首诗时,可以看到张载运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律感。在《七哀诗二首 其二》中,开篇“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通过秋风这一自然元素引出萧瑟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接着,“阳鸟收和响,寒蝉无馀音”,描绘了秋日里鸟儿归巢、蝉声不再的场景,进一步衬托出季节更迭带来的孤寂与落寞。最后,“白露中夜结,木落柯条森”两句,则通过对白露凝结、树木凋零的自然景象的描述,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张载的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诗中通过秋风、阳鸟、寒蝉等自然意象,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诗人借由自然界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的深深忧虑。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能力,也展示了他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结合历史背景来解读张载的这首诗,可以发现其创作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西晋末年的社会动荡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这一时期的战乱不仅摧毁了物质财富,也摧毁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张载以敏锐的观察力,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诗歌传达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共同心声。

从艺术成就角度来看,张载的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他的诗作在语言上追求简练明快,情感上真挚深沉,意境上深远开阔,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张载的《七哀诗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不仅可以感受到张载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横溢,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