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
谁言繁菜实,振藻耀芳春。
百炼或致屈,绕指所以伸。
答刘琨诗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刘琨诗 其二’是魏晋时期的卢谌的文学作品,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在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卢谌作为一位杰出派诗人,通过其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以下是对卢谌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时代背景:卢谌生活在三国时期,即魏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卢谌的文学创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
个人经历:卢谌与刘琨的友情深厚,两人在政治和文学上均有建树。据史料记载,卢谌曾因政治原因在冉魏任职,并在后来的襄国遇害,时年67岁。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卢谌的个人生活,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文学成就:卢谌的文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想为主题。在《答刘琨诗二首》中,通过“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谁言繁菜实,振藻耀芳春”等诗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如春天的赞美。
艺术特色:卢谌的作品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能以寥寥数语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成就。这种艺术特点在《答刘琨诗二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百炼或致屈,绕指所以伸”等诗句,既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
卢谌的《答刘琨诗 其二》不仅是其个人情感和理想的体现,也是魏晋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脉络,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