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杂诗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东林杂诗》是释慧远所写,而非东晋和尚释慧远实际上,《庐山东林杂诗》一诗并非由释慧远所作,而是宋朝诗人释慧远的诗作。这首诗作于公元386年至416年期间,即慧远住持东林寺期间。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庐山东林杂诗》的创作背景是慧远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居住时的经历与感悟。东林寺是桓伊为慧远所建,位于匡庐山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慧远在此时期不仅担任住持,还致力于弘法传道,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宗教文献和诗歌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庐山东林杂诗》。

  2. 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宁静之美。首两句“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展现了庐山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象,云雾缭绕中的山峰显得神秘而宁静。接下来的“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则以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与静谧的氛围,仿佛山中的水流也加入了这宁静的合唱之中。

  3. 主题思想: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开篇的崇山峻岭与山中隐藏的神迹,暗含着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游庐山时的超然心境,以及对于外界纷扰的遗忘和内心的平静。

  4.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使用如“希声”、“响出山溜滴”等意象,巧妙地运用听觉元素来增强画面感,使读者能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庐山的静谧之美。同时,诗中蕴含的玄理思考,使得诗歌不仅停留在自然美的描绘上,更拓展了对生命和宇宙哲学的深入探讨。

《庐山东林杂诗》是释慧远作为宋朝诗人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及其背后的哲学意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