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介绍

《与顾章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创作的一篇散文,它以其简洁精美的语言和清新淡雅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和深深的热爱。以下是对《与顾章书》的介绍:

  1. 创作背景:吴均在梅溪西面发现了石门山,被其壮丽的景象深深吸引,于是决定隐居于此。
  2. 内容结构:《与顾章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叙述了上个月辞官归隐的事情,第二层次则主要描绘了石门山的景色。
  3. 艺术特色: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对偶以及拟人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意境更为深远。同时,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充满诗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4. 情感表达:吴均通过《与顾章书》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他不仅赞美了石门山的自然美景,更在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哲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5. 历史文化影响:《与顾章书》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吴均个人作品的代表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与顾章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南朝梁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世界。
  6. 美学价值:《与顾章书》的美在于它的简洁性与丰富性。作者通过寥寥数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美感。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风景,更是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的体现。

《与顾章书》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通过这篇作品,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与顾章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