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十七)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行路难(其十七)》是南朝宋诗人鲍照的作品,这首诗作共有十八首,其中十四首为《拟行路难》,这是一首反映出征士兵内心情感和对战争影响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鲍照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生活疾苦。
  • 他的诗歌以豪放、直率见长,善于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拟行路难》中的“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等句子,充分体现了他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刻反思。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到来的恐惧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遗憾。
  1. 主题与象征意义
  • 此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战争场景的再现,揭示了战争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士兵面对战乱时的心境和感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诗中的“日月流迈不相饶”等句子,象征着时间流逝和战争的残酷,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战争的无情。

《拟行路难(其十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