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介绍

《杀驼破瓮》(原文:曩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是选自《百喻经》的一个故事,全称为《百句譬喻经》。这个寓言故事旨在通过描述一个愚笨之人试图通过杀死一头骆驼来解救被卡在瓮中的头部的故事,来揭示人们应该遵循的佛法和智慧原则。

《杀驼破瓮》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活哲理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教义中的大乘佛法观念。该故事通过讲述一个愚笨之人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是为了讽刺那些没有正确理解佛法和智慧的普通人。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佛教典籍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来阐述佛法的深奥道理。

《杀驼破瓮》作为佛教文学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故事内容和深刻的寓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材料和精神享受。它不仅是古代佛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注解

曩:从前,以往。

先:先前。

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食:吃。

首:头。

既:已经。

以为忧:为此事而忧虑。

语:告诉。

即:就。

依:依照,按照。

其:那个。

用:采纳。

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

汝:你。

复:又。

老父:老人。

患:担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