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二首

【其一】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其二】
洛阳驰道上,春日起尘埃。
濯龙望如雾,河桥渡似雷。
闻珂知马蹀,傍幰见甍开。
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洛阳道二首》是晋代文学家陆机的组诗作品,作于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这两首诗作于陆机携弟弟陆云离开家乡赴洛阳途中。具体分析如下:

  1. 创作背景:《洛阳道二首》的创作背景发生在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当时陆机携带弟弟陆云从家乡出发前往洛阳。陆机和陆云是兄弟关系,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此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参加政治或文化上的活动,或是寻求仕途的发展。

  2. 诗歌内容与主题:在第二首诗中,陆机表达了离别家乡、前往未知前途的深切情感,以及对家人的怀念和对前程未卜的担忧。这种情感在旅途中显得尤为强烈,使得诗人不禁沉思并感受到内心的缠绵。

  3. 艺术特色:陆机的这首诗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与独到之处。他的诗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刻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的影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陆机对此次旅程的复杂情感。

  4. 历史影响与评价:陆机的《洛阳道二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两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旅行、友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陆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文笔,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陆机在《洛阳道二首》中所表现出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其文字的精准把握和情感的细腻传达上,更在于其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法。这些诗作不仅是对陆机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山水情怀”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