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望单飞雁诗

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望单飞雁》是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作,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哲思而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萧纲(503年—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母为昭信夫人李秀媚。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被誉为“宫体诗派”的代表人物,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3. 诗歌鉴赏:《夜望单飞雁》以月白星稀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只孤独飞行的大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诗中的“天霜河白夜星稀”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一雁声嘶何处归”则通过大雁的叫声引出了离别的主题。诗人在此处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不禁思考:“若是早知分离,还不如当初各自飞走。”这种感慨不仅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人生中许多无奈抉择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夜望单飞雁》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难得的佳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