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景阳楼诗

金铺烁可镜,桂栋俨临云。
沾觞均饮德,服道验朝闻。
讵论禹无间,非耻尧为君。
小臣亦何者,短翮屡追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侍宴景阳楼诗》是南北朝时期王僧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王僧孺,南朝梁代文学家,出身于高门士族,曾担任过太子舍人等官职。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而著称。
  • 文学成就:王僧孺在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精神追求。他擅长运用典故、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内容丰富多彩。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金铺烁可镜,桂栋俨临云。沾觞均饮德,服道验朝闻。讵论禹无间,非耻尧为君。小臣亦何者,短翮屡追群。
  • 译文:在华丽的金铺闪耀如镜,高大的桂栋直插云端。举杯共饮,都为了表达对德行的认可。遵循道德之道,验证早晨听闻的道理。无需争论谁比谁强,也无需以尧为耻辱,我们这些小臣又有何作为?只能不断地追赶那些优秀的群体。
  1. 创作风格与技巧
  • 艺术特色:《侍宴景阳楼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王僧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宫廷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 写作技巧: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金铺”与“桂栋”、“德”与“朝闻”等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岂论”、“非耻”等词汇,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1. 文化影响与赏析
  • 历史地位:《侍宴景阳楼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南朝梁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
  • 文学价值:该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且富含哲理,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侍宴景阳楼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南北朝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王僧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王僧孺及其作品,无疑能增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