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池边桃诗

已谢西王苑,复揖绥山枝。
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池边桃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任昉创作的作品。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任昉,是南朝梁乐安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字彦升。他出仕齐、梁两朝,并受到大诗人江淹的推重。任昉喜结宾朋,“奖进士友”,好施乐助,这种精神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1. 诗歌原文
    已谢西王苑,复揖绥山枝。
    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2. 诗句解析

  • “已谢西王苑”表明了桃树曾经在西王宫苑中繁盛,但现已凋零。
  • “复揖绥山枝”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仿佛桃树在山间招手,欢迎赏花者的来访。
  • “聊逢赏者爱”表达了诗人与赏花者间的互动,尽管桃树已不再盛开,但仍有赏花者欣赏其美。
  • “栖趾傍莲池”则描述了赏花者们在莲池旁休息的情景,可能是在春天桃花盛开时进行的活动。
  • “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则是对桃花季节变化的描写,春天时桃花如火般鲜艳,夏天时桃子成熟,形态各异。
  1. 作品影响
  •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任昉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诗作被广泛传颂。
  • 任昉的诗作多反映了其个性和当时社会风貌,是研究南北朝文学的重要资料。

任昉的《咏池边桃诗》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和文化活动的画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