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同心芙蓉诗

青山丽朝景,玄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留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同心芙蓉诗》是一首五言律诗,由隋代诗人杜公瞻所作。这首诗通过对芙蓉出水的姿态和色彩的细腻描绘,赞颂了芙蓉花的美丽与高贵。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开得鲜艳的荷花预示着吉祥:杜公瞻在诗中描绘了芙蓉花鲜艳的色泽,预示着吉祥如意。
  • 一支孤茎引出一抹绿:诗中的“一茎孤引绿”形象地展现了芙蓉花独自挺立于水面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 双影共分红:芙蓉花两朵并排开放,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可以共同成就。
  • 色夺歌人脸:芙蓉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仿佛能夺走歌人的容颜,形容其美丽程度极高。
  • 香乱舞衣风:芙蓉花散发出的香气使人感到愉悦,如同舞动的衣袂,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芙蓉花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植物,更难得的是它与另一株莲花心意相通。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杜公瞻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芙蓉花的意象更加生动鲜明。
  • 情感表达:通过描写芙蓉花的美丽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文化内涵:芙蓉花在中国文学中常被赋予吉祥、纯洁等含义,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诗》也体现了这种文化内涵。
  1. 诗歌创作背景
  • 历史环境: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隋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发展。
  • 作者经历:杜公瞻的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1. 诗歌影响
  • 文学价值:《咏同心芙蓉诗》作为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特别是在文人墨客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艺术成就: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除了上述内容外,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关注芙蓉花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学习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咏物诗。
  • 探索杜公瞻的其他作品,以全面了解其文学成就。

《咏同心芙蓉诗》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欣赏和研究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