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兵舅夜集诗

丹林一叶旧,碧草从此空。
烟光拂夜色,华舟荡秋风。
敛意怅何已,极望情思中。
瑶澜寂以晏,若采能几终。
暮心亦谁寄,江皋桂有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外兵舅夜集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江淹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时间与背景:《外兵舅夜集诗》的创作时间未明确指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所创作的。这一时期,江淹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作者介绍: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梁陈之际诗人、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还在政治生涯中曾短暂担任过官职。其文学成就尤其体现在赋、诗、散文等领域,其中尤以诗歌最为人称道。他的诗歌内容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反映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的篇章。
  1. 诗歌原文与译文赏析
  • 诗歌原文:丹林一叶旧。碧草从此空。烟光拂夜色。华舟荡秋风。敛意怅何已。极望情思中。瑶澜寂以晏。若采能几终。暮心亦谁寄。江皋桂有丛。
  • 译文赏析: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首句“丹林一叶旧”描绘了一片古老而荒凉的景象,丹林即指苍老的树林,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接着,“碧草从此空”表达了一种由盛转衰的自然规律,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随后的句子中,“烟光拂夜色”、“华舟荡秋风”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秋夜泛舟的画面,烟光与风动的华舟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幽静和浪漫。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沉思和感慨,“若采能几终”意味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易逝,而“暮心亦谁寄”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归乡或归宿之地的深深眷恋。
  1. 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此外,诗中的意象如丹林、碧草、烟光等,都极具画面感和美感,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 思想内涵:《外兵舅夜集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诗中的“若采能几终”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提示读者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同时,“暮心亦谁寄”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1. 文化影响与研究价值
  • 文化影响:《外兵舅夜集诗》作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因此,研究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研究价值:由于《外兵舅夜集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较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可以为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宝贵的资料和视角,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对古代诗歌艺术的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审美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外兵舅夜集诗》不仅是一首艺术精湛的诗歌,也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