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思诗五首 其五

至德不可传,灵龟不可侣。
草木还根蒂,精灵归妙理。
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
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思诗五首·其五》是南朝文学家江淹所作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是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丰,不仅诗歌创作成就突出,散文、骈文也有很高造诣。江淹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自幼家境贫寒,但好学不辍,六岁即能诗,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和勤奋精神。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1. 诗作原文
    至德不可传,灵龟不可侣。草木还根蒂,精灵归妙理。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

  2. 诗作鉴赏

  • 《清思诗五首·其五》以“至德”和“灵龟”为题,表达了对道德和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至德不可传,灵龟不可侣”,意味着高尚的道德观念和神奇的生命现象是无法传授和模仿的。
  • “草木还根蒂,精灵归妙理”,则描绘了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和灵魂归宿的哲理。这里的“妙理”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或道理。
  • “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反映了诗人在追求高深道理时所遭遇的困惑和无奈,表达了他对于真理探求过程中的孤独感和迷茫。
  • “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这句话中的“九转成”可能是指修炼到极高的境界,而“终会长沙市”则暗示着在达到某种修为后,能够实现最终的解脱或目标。

《清思诗五首·其五》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也是江淹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自然和人的精神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