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还寻草市宅诗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
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
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
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
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还寻草市宅》是南北朝时期江总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
    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
    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
    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
    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2. 诗歌内容解析

  •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诗人年轻时离开故乡前往洛阳,现在已年老返回。这里的“巩洛”和“轘辕”分别指洛阳和当时的河南地区,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及岁月的变迁。
  • 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春天时作者回到故乡,慢步于田间采集香草。这一部分描绘了诗人对故乡自然风光的留恋,以及在自然中寻找慰藉的情感。
  •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熟悉的道路已经不复存在,树木也变得稀疏,回忆起从前与友人相聚的情景。
  • 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尽管环境变了,但某些事物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记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感慨,以及对那些美好记忆的珍惜。
  • 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春天的花已经凋谢,无法再覆盖整个地面;而莺鸟的鸣叫则更加喧闹,使得宁静的氛围受到干扰。
  • 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没有人来访,只能独自面对寂静与冷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诗人感叹人生短暂,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承受,这种悲哀的感受无法与他人分享或讨论。
  1. 诗歌背景
  • 诗人简介:江总,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他在梁武帝时期受到赏识,官至太常卿。江总的诗作深受当时文人学士的推崇。
  • 作品影响:江总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在南朝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故乡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细腻而深沉,无论是对故乡的怀念,还是对孤独和失落的感慨,都表现得十分到位。特别是最后一句“伤心岂复论”,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能感受到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南还寻草市宅》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生活和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江总的创作风格及其时代背景,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