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记室源伤往诗

小妇当垆夜,夫婿凯归年。
正歌千里曲,翻入九重泉。
机中未断素,瑟上本留弦。
空帐临窗掩,孤灯向壁燃。
还悲寒陇曙,松短未生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记室源伤往诗》是隋朝江总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从多个角度深入地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江总(519年—594年),字总持,南朝陈代诗人、文学家,世称“江左三大家”之一。江总出生于官宦之家,其家族在南朝时期享有显赫的地位。他的一生经历了南朝陈朝的建立、发展及其灭亡的过程。作为南朝陈的开国元勋,江总不仅在政治上有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亦有卓越的贡献,被后人誉为“文章宗师”。
  2. 诗歌原文:《和张记室源伤往诗》原文如下:
    小妇当垆夜。
    夫壻凯归年。
    正歌千里曲。
    翻入九重泉。
    机中未断素。
    瑟上本留弦。
    空帐临牕掩。
    孤灯向壁燃。
    还悲寒陇曙。
    松短未生烟。
  3. 艺术风格:该诗采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这种朴素而真挚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江总是一位深谙情感表达的诗人。
  4.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朝陈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阶层普遍面临着政治上的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这首诗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诞生的。
  5. 文化意义:作为隋末唐初的文学作品,《和张记室源伤往诗》不仅是江总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南朝陈代末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观念,对于研究唐代文人心态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和张记室源伤往诗》不仅是江总个人情感与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南朝陈代晚期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江总在诗歌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如何通过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