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黄河

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遐方。
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
未殚所闻见,无待验词章。
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
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
悯周沈用宝,嘉晋肇为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济黄河》——赞颂中华母亲河

《济黄河》是陈入隋的诗人江总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中华母亲河的无比赞美之情。

在《济黄河》中,诗人描绘了黄河从源头涌出的壮观景象,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如同一条巨龙般横卧在大地上,奔腾不息。诗中的黄河不仅是自然的景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诗人还通过对黄河的描述,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和热爱。黄河的壮丽景色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黄河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与变迁,它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济黄河》还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人以黄河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黄河不仅代表着自然之美,更是诗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情感寄托。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诗歌显得更加深情而真挚,触动人心。

《济黄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更深入地挖掘了黄河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价值。这首诗歌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文化和情感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