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华林园公宴诗

回銮自乐野,弭盖属瑶池。
五丞接光景,七友树风仪。
芳春时欲遽,览物惜将移。
新萍已冒沼,馀花尚满枝。
草滋径芜没,林长山蔽亏。
芳筵罗玉俎,激水漾金卮。
歌声断以续,舞袖合还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日华林园公宴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古诗,由邢邵创作,描绘了华林园内举行的盛大宴会的场景。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日华林园公宴诗》:

  1. 作者信息
  • 基本信息:邢邵,字子才,北齐河间鄚人。他十岁时就能撰写文章,且文思敏捷,被赞为“文章典丽”。他在北魏和北齐两朝都有所作为。
  1. 诗歌内容
  • 开篇描述:邢邵在诗中开篇描写了宴会的开始,“回銮自乐野,弭盖属瑶池”,意指帝王回宫时的壮观场景,以及其乘坐的车盖停靠在华丽的瑶池边。
  • 宴会场景:接着描述了宴会中的热闹场面,“五丞接光景,七友树风仪”,这里的“五丞”和“七友”分别指代五位大臣和七个文人,他们共同构成了宴会上的主要风采。
  • 自然景观:诗歌还描绘了宴会现场周围的自然景色,“芳春时欲遽,览物惜将移”,表达了春天的美景让人留恋,同时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 艺术成就
  • 诗歌风格:《三日华林园公宴诗》的语言典雅,富有文学性,展现了邢邵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记录了宴会盛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文化氛围。通过对宴会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权力和财富的颂扬,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

《三日华林园公宴诗》不仅是一次对华丽宴会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次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