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映澄陂,涵泳且相随。
未上龙门路,聊戏芙蓉池。
触浪莲香动,乘流叶影披。
相忘自有乐,庄惠岂能知。
赋得莲下游鱼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莲下游鱼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赋得莲下游鱼诗》的作者是阮卓。阮卓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关于他的其他作品或生平事迹,目前资料有限,难以提供更多信息。不过,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阮卓对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能够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出春水的流动与荷花的香气。
诗歌原文:《赋得莲下游鱼诗》原文如下:“春色映澄陂,涵泳且相随。未上龙门路,聊戏芙蓉池。触浪莲香动,乘流叶影披。相忘自有乐,庄惠岂能知。”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幽,通过对莲花瓣落水、鲤鱼游弋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主题思想:《赋得莲下游鱼诗》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的“未上龙门路,聊戏芙蓉池”表达了诗人不拘泥于世俗功名,只愿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同时,通过描写莲花与鲤鱼的互动,也暗示了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照与共存,体现了一种道家的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上。诗句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哲理,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此外,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仿佛有了生命般活泼,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赋得莲下游鱼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阮卓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