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答朱记室诗

游扬日色浅,骚屑风音劲。
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
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迥。
桃李尔繁华,松柏余本性。
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秋答朱记室诗》是南朝梁时期诗人何逊的作品,属于古诗的范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对《暮秋答朱记室诗》的具体内容:

  1. 作品原文
    游扬日色浅,骚屑风音劲。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迥。桃李尔繁华,松柏余本性。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

  2. 内容解析

  • 游扬日色浅:描述天空中太阳的光线柔和而浅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骚屑风音劲:风声飒飒,如同有节奏的歌声,给人以力量感。
  • 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形容深潭的水清澈透明,远处的天空也显得异常洁净。
  • 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迥: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感到世界的广阔和远隔。
  • 桃李尔繁华,松柏余本性:桃花李花盛开,象征着繁荣;而松柏则保持着它们的本性,坚韧不屈。
  • 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然,以及他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即使这些作品无法超越自己的内心世界。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 诗中的“桃李尔繁华”与“松柏余本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和永恒价值的深刻理解。

何逊的《暮秋答朱记室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生命、自然和艺术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