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照镜诗

朱帘旦初卷,绮机朝未织。
玉匣开鉴影,宝台临净饰。
对影独含笑,看花时转侧。
聊为出茧眉,试染夭桃色。
羽钗如可间,金钿畏相逼。
荡子行未归,啼妆坐沾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照镜诗》是南北朝时期何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影响:

  1. 诗歌原文:朱帘旦初卷,绮机朝未织。玉匣开鉴影,宝台临净饰。对影独含笑,看花时转侧。聊为出茧眉,试染夭桃色。羽钗如可间,金钿畏相逼。荡子行未归,啼妆坐沾臆。

  2. 诗歌赏析:何逊的《咏照镜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镜子与照镜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人在镜中的形象与心理活动。诗中“朱帘旦初卷,绮机朝未织”两句,通过早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清晨的宁静气氛;“玉匣开鉴影,宝台临净饰”则展现了镜子的珍贵和美丽,以及其在装饰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 艺术特色:何逊在《咏照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玉匣开鉴影”中的玉匣比喻为镜子,而“宝台临净饰”则可能象征着人的容颜或地位。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物(如花朵、鸟儿)也有人工物品(如羽毛钗、金钿),这些意象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历史文化背景:何逊生活在南朝梁代,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极为繁荣,诗风多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何逊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书法和绘画上也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诗歌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喜爱,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咏照镜诗》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南朝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及其美学特点,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