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
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
贱躯临不测,玉体畏垂堂。
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敬酬王明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敬酬王明府诗》是何逊在天监十年(511年)任兰陵太守时,因事被纠免官后写给同乡王僧孺的诗作。何逊,作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
何逊的这首诗《敬酬王明府》,通过描写日暮时分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两句,运用了朴素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天空中逐渐明亮的月亮与稀疏的星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孤独的氛围。同时,“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一句则通过清澈的江水和夕阳下连绵的船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远方友人的思念。
何逊身处乱世,政治生涯充满波折,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僧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何逊本人也曾因作五言韵句而被指责为“不逊”,这使他失去了朝廷的官职,此时他正在寻阳担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心境并不舒畅。在这样的背景下,《敬酬王明府》不仅是一首对友人的答谢之作,也是何逊抒发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
从文学角度而言,何逊的《敬酬王明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何逊高超的诗歌技巧,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此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何逊巧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敬酬王明府》不仅是何逊情感流露的载体,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其深邃的情感内涵,更能深入理解何逊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