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葺众山里,往来行迹稀。
寻岭达仙居,道士披云归。
似著周时冠,状披汉时衣。
安知世代积,服古人不衰。
得我宿昔情,知我道无为。
游庐山观道士石室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庐山观道士石室诗》是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吴迈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蒙茸众山里,往来行迹稀。
寻岭达仙居,道士披云归。
似著周时冠,状披汉时衣。
安知世代积,服古人不衰。
得我宿昔情,知我道无为。诗意解读:在这首诗中,吴迈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美景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蒙茸众山里,往来行迹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敬畏之情;“寻岭达仙居,道士披云归”则描绘了一位道士在庐山中的隐居生活与精神追求。通过这些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文化气息。
艺术特色:吴迈远在《游庐山观道士石室》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似著周时冠,状披汉时衣”不仅描绘了道士形象的服饰,还暗喻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这种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游庐山观道士石室》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