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止阊阖宫,暮宴清都阙。
腾盖隐奔星,低銮避行月。
九疑纷相从,虹旌乍升没。
青鸟去复还,高唐云不歇。
若华有馀照,淹留且晞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朝止阊阖宫,暮宴清都阙。
腾盖隐奔星,低銮避行月。
九疑纷相从,虹旌乍升没。
青鸟去复还,高唐云不歇。
若华有馀照,淹留且晞发。
“朝止阊阖宫,暮宴清都阙。”是沈约的《和竟陵王游仙诗二首其二》中的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刚刚升起,我就要停止在华丽的宫殿中;夕阳西下时,我又来到了繁华的清都阙。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图景。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故鄣(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南朝梁陈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周颙等共为“永明体”代表作家,即“宫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宋书》本传称:“沈约文章之盛,恨其丽靡之习亦未能免”。他的诗歌创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六朝四杰”(萧子显)之一。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追求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贵族阶层的奢华生活和对权力的欲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这首诗不仅是对宫廷生活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