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楫泛河中

黄河曲注通千里,浊水分流引八川。
仙查逐源终未极,苏亭遗迹上难迁。
眇眇云根侵远树,苍苍水气合遥天。
波影杂霞无定色,湍文触岸不成圆。
赤马青龙交出浦,飞云盖海远凌烟。
莲舟渡沙转不碍,桂楫距浪弱难前。
风急金乌翅自转,汀长锦缆影微悬。
榜人欲歌先扣枻,津吏犹醉强持船。
河堤极望今如此,行杯落叶讵虚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楫泛河中》是一首南北朝时期创作的诗,由诗人沈君攸所作。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黄河的壮观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诗歌原文
    黄河曲渚通千里,浊水分流引八川。
    仙查逐源终未极,苏亭遗迹尚难迁。
    眇眇云根侵远树,苍苍水气杂遥天。
    波影杂霞无定色,湍文触岸不成圆。
    赤馬青龍交出浦,飛雲蓋海遠淩烟。
    莲舟渡沙轉不礙,桂楫距浪弱難前。
    風急金魗翅自转,汀長錦纜影微悬。
    榜人慾歌先扣枻,津吏猶醉强持船。
    河堤極望今如此,行杯落葉詎虛傳。

  2. 诗歌赏析

  • 黄河的壮观:诗篇开篇便以“黄河曲注通千里,浊水分流引八川”开篇,描绘出黄河的壮阔与蜿蜒,并展现了其分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这种磅礴之势不仅让人感受到黄河的自然威力,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感悟力。
  • 山水之美:诗人接着描写“眇眇云根侵远树,蒼蒼水氣雜遙天”,通过对山峦、水汽等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示了黄河周边的壮丽景色。这些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辽阔的自然之中。
  • 人文情怀:诗中的“苏亭遗迹尚难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过去文明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的最后一章“行杯落葉讵虛傳”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引出诗人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局限于景物的描绘,更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1. 创作背景
  • 《桂楫泛河中》作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创作却呈现出繁荣景象。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诗,既可能是对当时环境的反映,也可能是出于个人情感的寄托。
  • 该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那个时期,文人墨客常常将自然景观作为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反映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桂楫泛河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