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田舍诗

薄游久已倦,归来多暇日。
未凿武陵岩,先开仲长室。
松篁日月长,蓬麻岁时密。
心存野人趣,贵使容吾膝。
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还田舍》是南北朝诗人周捨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薄游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多维度价值:

  1. 创作背景:《还田舍》是周捨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作为南朝梁代的诗人,周捨在宦游生活中经历了种种辛酸与疲惫。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官场仕途的厌倦,也反映了他内心对简朴生活状态的追求。这种情感的转变和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使得《还田舍》成为了反映当时文人心态的典型作品。

  2.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思想集中在诗人对过往宦游生涯的反思和对田舍生活的向往上。通过对比官宦与田园生活,诗人揭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价值追求。这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使《还田舍》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3. 艺术特色:《还田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首二句即展现了对以往人生历程的回顾与反省,这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而哲思的基础。诗中采用了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松、竹等意象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美化了语言,也为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和深刻的精神感染力。同时,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意蕴,通过对时光流转和生命之忧的表达,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4. 文学价值:《还田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研究南朝文人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文本,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挫折与选择的启示。此外,该诗的韵律和谐、意境深远,使其成为学习古代诗歌格律和技巧的佳作。

《还田舍》不仅展示了周捨对人生态度的转变与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及其赏析可以提供一种更为深入理解古人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