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岁首寒望诗

旅骑出平原,钲铙遍野喧。
接里开都邑,连车驻小门。
稻车回故坞,猎马转新村。
古碑空戴石,山龛未上幡。
所言春不至,未有桃花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岁首寒望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宗懔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未能到来的期待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旅骑出平原,钲铙遍野喧。
    接里开都邑,连车驻小门。
    稻车回故坞,猎马转新村。
    古碑空戴石,山龛未上幡。
    所言春不至,未有桃花源。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和岁首寒望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旅骑从平原出发,战鼓声震天响;都邑逐渐展开,车辆络绎不绝于道路之上。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热闹而充满活力的场景。
  • 情感抒发: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当前仍处在严冬之中,但诗人心中充满了希望,期待春天的到来,期待新的开始。
  • 象征意义:“古碑空戴石”和“山龛未上幡”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积淀,也寓意着人们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努力。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宗懔,字元懔,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原籍南阳涅阳,后移居江陵。他年少聪敏好学,乡里称其为“童子学士”。梁武帝普通年间,他曾担任湘东王萧绎的记室、刑狱、书记等职。后来,萧绎即位成为梁元帝,宗懔也得以升迁至尚书郎、信安县侯等职。
  • 作品成就:除了《和岁首寒望诗》外,宗懔还有《荆楚岁时记》等作品传世。《荆楚岁时记》是一部描述中国古代岁时节令风俗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面。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和岁首寒望诗》不仅是宗懔个人创作的代表,也是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艺术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的风采。它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不失优雅。这种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意义
  • 文化传承:通过对《和岁首寒望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貌和文化传统。这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生活启示: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无论是面对困境还是追求理想,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期待美好的未来。

《和岁首寒望诗》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