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俊公道人诗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俊公道人诗》由南朝文学家范云创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2. 诗歌鉴赏

  • 范云以“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开篇,生动描绘了秋季自然界中萧瑟的景象,秋蓬随风飘舞、冷清的池塘里飘着寒藻,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秋天色彩的世界,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
  • 在“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中,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这不仅使得景色更加生动,也加深了读者对场景的情感体验,仿佛能听到秋风的呼啸和看到霜叶的断裂。
  •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未如期而至的遗憾之情。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期待。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述(月亏)暗示了对朋友未能如约而至的不满和思念。
  • 最后两句“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失望与期盼。诗人在表达自己无法接受现实的同时,也在期待未来的重聚。这种情感的转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赠俊公道人诗》不仅是一篇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不期而至的失落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范云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得整首诗既有艺术的美感,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