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五首 其三

建都开洛汭,中地乃城阳。
纵横肆八达,左右辟康妆。
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
忘情伊水侧,税驾河桥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叔宝的《洛阳道五首 其三》描绘了洛阳的繁荣,体现了城市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作原文
建都开洛汭,中地乃城阳。  
纵横肆八达,左右辟康妆。  
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  
忘情伊水侧,税驾河桥傍。  
  1. 诗作翻译
    陈叔宝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洛阳这座东都城市的壮丽景象。他首先提到“建都开洛汭”,意指这座城市位于洛水之滨,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接着,他用“中地乃城阳”来说明洛阳作为中心城市的重要性。随后的描述“纵横肆八达”,显示了这座城市的道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诗人还特别提到了“左右辟康妆”,可能是指左右两侧的风景秀丽,如同精心装饰过的妆容一般。

  2. 诗作鉴赏

  • 洛阳的城市地位:通过“建都开洛汭”,诗人强调了洛阳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显著地位。
  • 城市的交通状况:描述“纵横肆八达”突出了洛阳道路网络的发达,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繁荣程度。
  • 城市景观的美丽:通过“左右辟康妆”展现了洛阳左右两侧的美丽景色,如同精心打扮的面容。
  1. 诗作背景:
  • 陈叔宝的时代背景: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生活在隋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北方民族逐渐南下,中原地区战乱频发,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 洛阳的地位:洛阳不仅是当时的东都,还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陈朝虽然偏安一隅,但在洛阳仍保持着一定的行政权力和影响力。

陈叔宝的《洛阳道五首 其三》不仅展示了洛阳的城市景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和文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洛阳的城市特色以及陈朝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