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
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
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
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
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
北宫瞻远岫,南服阻遥江。
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
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是南北朝陈叔宝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作品背景:《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陈叔宝作为南朝陈的皇帝,其生活虽然奢华,但同时也伴随着政治上的不稳定。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古风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首句“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示了诗人对国家辉煌历史的自豪与怀念。此外,诗中的“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等句,通过对地理、情感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历史评价:陈叔宝作为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时代印记。然而,由于史料的局限性,对他的诗歌评价褒贬不一。《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虽非其代表作,但通过它,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
《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不仅是陈叔宝个人的诗歌创作,更是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