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
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
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
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
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
北宫瞻远岫,南服阻遥江。
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

【注释】

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同平南的弟弟在正月初一思念回家。

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至德皇帝的功业,可以与古代的圣王相比。

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四方的百姓都以朝廷为仪表。

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朝廷官员用玉制的乐器演奏乐曲,声音清脆悦耳。

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九疑山的云雾缭绕。

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飘散的云朵时断时续,轻轻的花落下后又重新散发出香气。

北宫瞻远岫,南服阻遥江:向北的皇宫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南方的边境被遥远的江河所阻隔。

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你思念的是伊、洛一带,我却想到湖南去。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元日思归之作。全诗从祝贺新年开始,到祝愿友人早日还朝结束,中间穿插对国家、社会、自然景物及个人生活的描写和议论,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政治热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开头两句“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赞扬玄宗开元盛世,意谓唐王朝的兴盛可与上古圣王比美。“至德”指唐玄宗的年号,“羲黄”是传说中上古圣王轩辕氏的时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唐玄宗有如上古圣王,能继承大统,光耀前人。这里用了两个典故。“羲黄”即指轩辕氏,相传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儿子;“禹汤”则是指夏代两位伟大的君主,即大禹和商汤。“羲黄”和“禹汤”都是指帝王的兴起,这两句话就是借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对唐王朝的殷切希望和深厚感情。接着“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意思是说,朝廷的典章制度,是四方各国效法的榜样,而朝廷的声威,遍及天下各地。这四句诗,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能够建功立业的自信。

下面四句,是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感受。“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这是说朝廷中的文武大臣们经常奏乐歌舞,文质彬彬。“鸣玉”指的是古代帝王所用之玉制乐器,“击石”则是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音乐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这是写诗人在京城所见的春景和九疑山的奇丽景色。九疑山在今广西兴安境内,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气色早”,是说春天的景色来得早。“九疑烟雾”,指九疑山常年云雾缭绕,景色优美。“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是诗人对京城春天景色的描写,意思是说,京城上空那袅袅升起的轻烟,时断时续;那飘落的花瓣,又散发出阵阵幽香。

最后两句是诗人抒发自己对友人元日思归的感情。“北宫瞻远岫”,北宫是长安宫殿的名称,远岫即远处的山峰。这两句是说,在北宫中,抬头仰望远处的山峰,令人神往;“南服阻遥江”,“南服”是指南方地区,“遥江”是指长江。这两句是说,南方边境遥远,隔着长江水道难以相见。“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伊洛是河南洛阳一带;潇湘是湖南省。“尔言”是说你的想法,“我思”是说自己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想的是你想到的那一片土地,而你想到的是伊、洛一带;我想的是潇水和湘水的风光,你想到的是湖南。这四句是说,虽然两地相隔遥远,但彼此心向往之。

这首诗通过写元日思归之情,抒发了诗人对唐王朝和人民深沉的爱。它写得朴实无华,却感人肺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