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应令诗 其六

景属遵暮,惟时栗烈。
夜露方涂,朝流己折。
铿锵萃止,肃雍在列。
顾省无庸,徒然浮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奠应令诗·其六》是南北朝时期陆倕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陆倕,字佐公,南朝梁诗人,与阴铿并称为“阴陆”,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2. 诗歌原文
    景属遵暮,惟时栗烈。
    夜露方涂,朝流己折。
    铿锵萃止,肃雍在列。
    顾省无庸,徒然浮窃。

  3. 诗句解析

  • 景属遵暮:“景”指日落时分,“属”意味着遵循,“遵暮”则是指晚上。这句诗描绘了傍晚天色渐暗的景象。
  • 惟时栗烈:“惟”表示只是,“栗烈”形容天气寒冷或气氛紧张。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政治局势的忧虑。
  • 夜露方涂:“方涂”指刚刚被雨水打湿,“夜露方涂”形象地展现了夜间雨后的情景,暗示着清新而又有一丝凉意。
  • 朝流己折:“朝流”可能指的是早晨的水流,“己折”表示已经干涸或断裂。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时分水已完全枯竭的情景。
  • 铿锵萃止:“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萃止”表示聚集、静止。这句话描绘了夜晚宁静中声响聚集的情景。
  • 肃雍在列:“肃雍”指的是严肃而平和,“在列”表示处于行列之中。这里可能是描述朝廷官员们整齐有序的排列。
  • 顾省无庸,徒然浮窃:这里的“顾省”意为回顾、反思,“无庸”可能指的是无用之处或无益之举,“徒然浮窃”则是指徒劳无功的行为。整句表达的是对于无效活动或无益尝试的批判。
  1. 诗歌鉴赏
  • 意境营造:陆倕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象来营造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
  • 情感表达:诗歌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无奈。
  • 艺术手法:运用对比(如夜与昼的对比)、象征(如夜露与朝流的对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特色:陆倕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能够有效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历史背景
  • 《释奠应令诗·其六》创作于南朝梁,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与统一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社会矛盾突出。
  • 作为南朝文人,陆倕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政治态度。
  • 这首诗也体现了南朝文人士子关注国事、关心百姓疾苦的精神面貌。

《释奠应令诗·其六》是陆倕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陆倕独特的文学才能,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南朝文人的思想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