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报寄洛州诗

舟师会孟津,甲子阵东邻。
雷辕惊战鼓,剑室动金神。
幕府风云气,军门关塞人。
长旌析鸟羽,合甲抱犀鳞。
星芒一丈焰,月晕七重轮。
黎阳水稍渌,官渡柳应春。
无庸奉天眷,驱传牧南秦。
繁词劳简牍,杂俗弊风尘。
上洛逢都尉,商山见逸民。
留滞终南下,唯当一史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报寄洛州诗》是庾信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北周的忠诚与无奈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庾信的生平: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感慨和反映时事为主,语言华丽,情感真挚。
  • 作品风格:庾信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清新之作,也有表达政治抱负与个人遭遇的深沉之作。他擅长运用典故和辞藻,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的原文及翻译
  • 诗句原文
    舟师会孟津,甲子阵东邻。
    雷辕惊战鼓,剑室动金神。
    幕府风云气,军门关塞人。
    长旍析鸟羽,合甲抱犀鳞。
    星芒一丈焰,月晕七重轮。
    黎阳水稍渌,官渡柳应春。
    无庸奉天睠,驱传牧南秦。
  • 诗句翻译
    船只聚集在孟津,甲子日军队在东邻列队。
    雷声震撼战鼓响,宝剑闪烁金光映照。
    指挥部充满战争的气息,军营门前关塞人来往。
    长旌旗分解了鸟羽,铠甲甲士拥抱着犀牛角。
    星辰闪耀像火焰一样,月亮晕彩像七层车轮。
    黎阳河水稍微清澈,官渡两岸柳树迎春。
    无需追随皇帝的旨意,被驱赶着在南边放牧。
  1. 写作背景
  • 创作缘由: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庾信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故土,被派往北方边疆地区任职。诗中的“奉报”表明了庾信向洛阳派遣的使者身份,而“寄洛州诗”则是指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的诗词献给洛阳的统治者。
  • 时代背景: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南北政权对峙,战争频繁。庾信作为一位文人,其诗作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命运。
  1. 主题思想
  • 国家情怀:庾信的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 个人情感:同时,庾信也是一位感情细腻的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人和朋友的深厚情感,以及个人经历给心灵带来的触动。
  1. 艺术特色
  • 语言华美:庾信的诗歌语言华丽,善于运用辞藻和典故,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美感。他的作品中常出现优美的比喻和动人的意象。
  • 结构严谨:虽然庾信的诗歌在形式上较为自由,但结构上却十分严谨,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构思,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
  1. 文化影响
  • 文学成就:庾信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也提升了诗歌的审美标准。
  • 历史价值:通过研究《奉报寄洛州诗》,可以更好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环境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奉报寄洛州诗》不仅是庾信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庾信的文学才华,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