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老子庙应诏诗

虚无推驭辨,寥廓本乘霓。
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盛丹须竹节,量药用刀圭。
石似临邛芋,芝如封禅泥。
毻毛新鹄小,盘根古树低。
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
唯当别关吏,直向流沙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老子庙应诏诗》是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之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
  • 基本信息: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北周南阳新野人。他与徐陵并称为“徐庾体”,是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 仕宦经历:庾信曾仕于梁朝,官至司宗中大夫,后因故逃离江陵,奉使聘西魏,但在侯景之乱中遭困而未能返回。
  • 文学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广为流传,如《哀江南赋》便是其思乡之情的代表作。此外,《至老子庙应诏诗》也是其文学创作中的佳作。
  1. 诗歌内容
  • 描写老子庙:诗中开篇“虚无推驭辨,寥廓本乘霓。”描绘了老子庙宇的宏伟与神圣气息,虚无之中透露着宇宙的奥秘和自然法则。
  • 描绘老子庙的建筑与环境:通过“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等诗句,展现了老子庙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同时也暗示了这座古老神庙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
  • 象征意义:诗文中的“石似临邛芋,芝如封禅泥”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层次,还体现了作者对于宗教、神秘以及长生不老主题的深入探索和表达。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庾信的诗歌以绮丽著称,其语言华美且富有变化,能够捕捉自然界的细微之处,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意境营造:该诗在表现宏大的自然景观时,巧妙地融入了人文情感,使得整个场景既显得庄严又不失温馨,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价值
  • 宗教信仰:通过对老子庙的描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道教和佛教的尊崇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向往。
  • 历史见证:作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政治变迁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至老子庙应诏诗》被广泛收录于多种文献中,历代学者对其艺术成就予以高度评价。例如,《文苑英华·百七十》、《庾开府集》等都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 文学地位:作为庾信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不仅展示了其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研究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至老子庙应诏诗》不仅是庾信文学创作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从诗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到艺术手法,再到其深远的文化价值,这首诗都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