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独忧生,丘垄擅馀名。
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
宁追宴平乐,讵想谒承明。
旦余来锡命,兼言事结成。
飘遥河朔远,飐飙飓风鸣。
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
枯桑落古社,寒鸟归孤城。
陇水哀葭曲,渔阳惨鼓声。
离家来远客,安得不伤情。
经陈思王墓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陈思王墓诗》是南北朝时期庾信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作者背景:此诗作于庾肩吾北使途中,面对曹植墓时所作。庾肩吾作为南梁中书令,其文才也闻名于世。庾信,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家族在文学方面有深厚的底蕴。庾信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经陈思王墓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诗歌原文:《经陈思王墓诗》:公子独忧生,丘垄擅馀名。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宁追宴平乐,讵想谒承明。旦余来锡命,兼言事结成。飘遥河朔远,飐飙飓风鸣。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枯桑落古社,寒鸟归孤城。陇水哀葭曲,渔阳惨鼓声。离家来远客,安得不伤情。
诗歌鉴赏:诗的开头“公子独忧生”,表达了诗人对曹植的怀念和对其人生遭遇的感慨。接下来的“丘垄擅馀名”描绘了曹植墓地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诗人自身的孤独和无助。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曹植的深切缅怀,还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失落。诗中的自然景象如“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都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经陈思王墓诗》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连接着历史和现实。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