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颜大夫初晴诗

夕阳含水气,反景照河堤。
湿花飞未远,阴云敛向低。
燕燥还为石,龙残更是泥。
香泉酌冷涧,小艇钓莲溪。
但使心齐物,何愁物不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颜大夫初晴诗》是庾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北朝时期,展现了当时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及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庾信:字子山,南梁时大臣、文学家和史学家,被后人尊为“南天健笔”。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颇深,还涉猎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以辞采华美、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 夕阳含水气,反景照河堤。
  • 湿花飞未远,阴云敛向低。
  • 燕燥还为石,龙残更是泥。
  • 香泉酌冷涧,小艇钓莲溪。
  • 但使心齐物,何愁物不齐。
  1. 诗句解析
  • 夕阳含水气,反景照河堤:描述了夕阳映照河堤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湿花飞未远,阴云敛向低:描绘了湿润的花与逐渐散去的云朵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美。
  • 燕燥还为石,龙残更是泥:通过燕子与石头以及龙的残骸来表达生命的无常与自然循环的道理。
  • 香泉酌冷涧,小艇钓莲溪:展示了作者在清凉的涧边小艇中垂钓的情景,体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但使心齐物,何愁物不齐:传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只要内心与他人一致,外界事物便不会显得不和谐。
  1. 文化价值
  • 该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
  • 作为庾信的代表作之一,《同颜大夫初晴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辞藻华丽: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 哲理性: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哲学思考。
  1. 历史背景
  • 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庾信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生感慨。

《同颜大夫初晴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