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柙珠帘卷,金钩翠幔悬。
荷香薰水殿,阁影入池莲。
平沙临浦口,高柳对楼前。
上桥还倚望,遥看采菱船。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三
介绍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此诗写画屏风,意含深远。诗前两句写屏风上图画的内容;后十句借题发挥,抒发作者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简练,风格沉郁顿挫。
下面是这首诗: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杜工部《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十三》
杜甫《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是一组咏画屏风诗。这组诗写得很有特点,一是咏物言志,二是借物抒情,三是寓情于景,四是托物寓理,五是情景交融。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十三》是其中的一首。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伯海先生对杜甫《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的评价 。
杜甫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他的咏史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咏史抒怀。杜甫的咏史之作,既有“事”的客观性、历史性和真实性,又有“史”的主观性、感情性和艺术性,即以诗人的主观感受来观照历史,使历史事件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杜甫的咏史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国家兴亡之慨融为一体,使历史题材的咏史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情景交融。杜甫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笔下的自然景物既有宏大壮丽的景观(如《登高》所描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气势恢宏),也有细腻入微的景象(如《春望》中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自然景物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托物寓理。杜甫善于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他在咏史诗中往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来寄托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例如,他在《咏怀古迹五首》中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兴衰的思考;又如,他在《北征》中通过对战争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于和平的向往。这些托物寓理的方式不仅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结构严谨。杜甫的咏史诗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虽然篇幅较短,但每一首都有明确的起承转合,结构紧凑而严密。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作品在表达上更加清晰明了,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杜甫的咏史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著称于世。他的咏史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个人的生活中,杜甫都能够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世事变迁,并以深沉的情感去感悟人生百态。因此,他的咏史之作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