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诗

重焰垂花比芳树,风吹水动俱难住。
春枝拂岸影上来,还柸绕客光中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诗》是南北朝诗人庾肩吾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庾肩吾,南梁时期的文学家,与沈约、谢朓并称为“南中三杰”,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
  • 创作风格:庾肩吾的诗歌多描写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得作品富有哲理性和美感。
  1. 诗歌原文
    重焰垂花比芳树,风吹水动俱难住。
    春枝拂岸影上来,还杯绕客光中度。

  2. 诗句解析

  • 重焰垂花比芳树:这句描绘了宴会上烛火摇曳,仿佛连繁花都为之失色的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烛光的美丽与宴会的豪华。
  • 风吹水动俱难住:这句表现了宴会现场的热闹非凡,尽管有风吹水动,但一切都显得静止,暗示了宴会的庄严和肃穆。
  • 春枝拂岸影上来:这句描绘了宴会中春枝摇曳的美景,以及影子随水流荡漾的情景,展现了宴会的自然之美。
  • 还杯绕客光中度:这句表达了宴会中的欢愉气氛,酒杯在宾客之间传递,如同光一般流淌,体现了宾主之间的亲密无间。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庾肩吾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宴会氛围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美学观和审美情趣。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宴会上的繁华景象和自然之美,展现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1. 历史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属于南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辈出。
  • 文化意义:《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诗》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当时社会风俗、政治背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诗》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深度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对于文学研究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古典诗歌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