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岸花临水发诗

奇树满春洲,落蕊映江浮。
影间莲花石,光涵濯锦流。
漾色随桃水,飘香入桂舟。
别有仙潭菊,含芳独向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岸花临水发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张正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岸边花朵与水波相映成趣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正见,南朝陈武城人,字见赜。他以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著称,曾在梁武帝时代中高第,后担任邵陵王国左常侍、彭泽令等职。入陈后,其官职逐渐升迁,最终累至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逝世,年仅四十九岁。
  1. 诗歌原文
    奇树满春洲,落蕊映江浮。
    影间莲花石,光涵濯锦流。
    漾色随桃水,飘香入桂舟。
    别有仙潭菊,含芳独向秋。

  2. 诗歌赏析

  • “奇树满春洲”描绘了春天里树木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落蕊映江浮”则通过描写花瓣随风飘荡在江面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
  • “影间莲花石,光涵濯锦流”两句则具体描写了水中的倒影以及水流的光泽,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令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的世界中。
  • “漾色随桃水,飘香入桂舟”通过对颜色和香气的描述,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
  • “别有仙潭菊,含芳独向秋”则以菊花作为结尾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向往和赞美。
  1. 文学影响
  • 《赋得岸花临水发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审美情趣,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现代价值
  • 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关注环境保护,同时也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赋得岸花临水发诗》不仅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骚客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感受自然之美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