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见视乾度,钟鸣测地机。
秋冬交代序,申霜白绥绥。
原野生暮霭,阶墀散夕霏。
徘徊总严气,怅望沦清辉。
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
凝阴同徂夜,遰雁独归飞。
萦丛乱芜绝,繁林纷已稀。
贞松非受令,芳草徒具腓。
咏霜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霜诗》是南北朝时期张率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冬之交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变化的美妙与诗人的感慨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咏霜诗》:
创作背景:据传,《咏霜诗》是张率在南北朝时期的某个秋冬季节所作,其时天气变化多端,霜降时节尤为突出。这样的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这首诗得以生动地表现自然之美和季节之变。
原文节选:诗中“驷见视乾度,钟鸣测地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日落后的景色,以及夜晚钟声回响的情景;“秋冬交代序,申霜白绥绥”则勾勒出霜降时节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从初秋的暮霭到晚冬的白霜,层次分明。
艺术特色:《咏霜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四言形式,通过对四季更替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时光流转、万物更替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描述了霜降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如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种情感与景象的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文学价值:《咏霜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咏霜诗》以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南北朝时期文人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