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早露诗

九畹凝芳叶,百草莹新珠。
盈荷虽不润,拂竹竟难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惊早露诗》是南北朝时期刘憺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九畹凝芳叶,百草莹新珠。盈荷虽不润,拂竹竟难枯。

  2. 作品翻译与鉴赏:《惊早露诗》的字面含义为,九畹(古代面积单位,一畹等于三十亩)的土地,其芬芳的花草叶子显得格外鲜明;百草之中,新长出来的花朵晶莹如珠。尽管那盛开的荷花并不滋润,但它依然顽强地挺立在微风中;那些竹子却似乎难以承受这样的风霜,显得有些凋零枯萎。

  3. 作者介绍:刘憺,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常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4. 历史背景:《惊早露诗》的创作时间虽然无法精确考证,但其风格和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态和对自然界的感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人们常常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哲学思考。

  5. 作品赏析: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刘憺擅长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他用“九畹”、“新珠”等词汇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同时用“盈荷”、“拂竹”等细节展现了植物的生长状态,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

  6. 文化价值: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惊早露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南北朝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自然美学资源。

《惊早露诗》作为刘憺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