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顾楼诗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
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
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
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
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北顾楼诗》是南朝梁的萧衍所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知,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诗人背景:《登北顾楼诗》的作者——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曾官至丹阳尹知事,母亲张尚柔。南朝梁建立后,萧衍在位四十八年,成为南朝的首位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领袖,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多以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及个人情感为主。

  2. 诗词原文: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3. 诗词赏析:萧衍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南城到北顾楼的自然景观变化,以及诗人在此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诗中用“歇驾止行警”来描述诗人停下车马休息的状态,而“回舆暂游识”则表达了诗人短暂停留后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和认识。接着,“清道巡丘壑”,诗人在清理道路之后,开始巡视周围的山川。“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描绘了天空中的雁群与地上蜿蜒的道路相互交织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最后,“矖瞩尽地域”和“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对未知和遥远的探索欲望。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透露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登北顾楼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南朝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哲学的朋友们,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