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风细雨声迟,夜短更筹急。
能下班姬泪,复使倡楼泣。
况此客游人,中宵空伫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风细雨声迟,夜短更筹急。
能下班姬泪,复使倡楼泣。
况此客游人,中宵空伫立。
《夜宿柏斋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由诗人萧绎创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作者简介:萧绎,南朝梁元帝的第三子,南梁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夜宿柏斋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作品原文:《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全文如下:
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风细雨声迟,夜短更筹急。
能下班姬泪,复使倡楼泣。
况此客游人,中宵空伫立。
主题内容: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夜晚独宿的画面。诗人细腻地描述了夜晚的环境,如“烛暗”、“帘开”,以及随后的风雨声和时间的流逝,都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静谧与深沉。诗中的“中宵空伫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夜宿柏斋诗》不仅展现了作者萧绎高超的诗歌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