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矢赞

弓用筋角,矢制良工。
亦以观德,非止临戎。
杨叶命中,猿堕长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弓矢赞》是南朝梁诗人萧统创作的一首四言诗,通过赞美弓和箭的制作与使用效果,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装备的精巧与威力,也寓意了对品德修养的重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萧统,字德施,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他自幼聪明,五岁时遍读《五经》,成年后信佛能文,编有《文选》,是当时文学成就显著的人物。
  • 作品出处:《弓矢赞》是萧统的作品,收录在《昭明太子集》中,作为南朝最早的诗文总集之一。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弓用筋角,矢制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这四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弓箭的重要性及其象征意义,强调其不仅仅是战争中的工具,更是品德的象征。
  1.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弓箭一直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它不仅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制造工艺,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艺术审美:从艺术角度而言,《弓矢赞》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武器的美学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1. 影响传承
  • 后世评价:《弓矢赞》作为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和文人都曾引用或仿效其句式进行创作。
  • 流传至今:尽管历经千年,但这首诗仍然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它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代表,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佳作。

《弓矢赞》作为一首优秀的四言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也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关推荐